您的位置:首页 > 党建文化 > 急救文化

来自公主岭的急诊男护士

时间:2020-07-06    浏览量:675次 字体:[     ]

我叫孙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门诊护师,吉林省公主岭市生人,从黑土地里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说话自带黑社会BGM的那种。

奶奶说,她们那个年代,她做赤脚医生是没有什么报酬的,是一种信念!忙和累,是这个工作的基本。2011年我承载着家人的希望,选择了作为职业护士的道路。

2013年学生时期,作为三个校院级学生组织主席和班长的我,把学习、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意志支配着自己前行。就像那年暑期在兰州到北京回家的征途中,在一火车的人对一个突发急症的小女孩病情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胆大心细的我从其他车厢里赶来用自己所学,缓解了患者的痛苦,解除了危急情况,然后默默的离开。

2015年我从西北民族大学只身一人拉着行李箱和上百本书籍来到了郑州,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在这个陌生的超级医院,没亲人,没同学,可我还是充满了抱负,去迎接我的第一个工作岗位———神经重症监护室护士。

刚入职的我,熟知第一本领就是扎针,扎针是一项基本技能,简单又有高度。带教老师和我说,扎针容易,扎好针难。所以,我就不停的练习各种穿刺技巧。大学时期的老师说,操作,只有自己知道痛苦,才会感知病人痛苦,所以经常在自己身上练习穿刺,也算是个狠人!再从常规病人到休克病人到皮肤损伤病人到水肿病人,一点一点,慢慢的进步。

对于尿道问题的男性患者,导尿也是个难题,怎么办?和泌尿科医生学!学会了联合导丝的下尿管方法、联合直肠指诊的导尿方法等。

在预防胃管等导管滑脱问题上,发现患者胃管固定胶带经常脱落问题。结合膏药的理念,研究出防汗液浸渍,通气良好,粘贴牢固的固定胶贴。这一年专利研发大家还很陌生,但我却对比产生了足够的好奇,不断的产出新型专利,拥有实用新型专利4项,参与研发实用新型专利1项,录用期刊论文2篇。

其他各种操作也是因患者自身情况,单独评估从新制定。

2016年9月,伴随着郑大一附院的国旗护卫队升起的国旗,我来到了新区医院。参与东区神经重症的建设工作,努力开展护理工作,带领新人开展新的护理技术。

在科室组织引领护理人员应用思密达治疗失禁性皮炎,取得了显著效果,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皮肤护理成本。

长期卧床病人坠积性肺炎是高难度的护理问题,我翻阅大量资料,采用体位引流办法,创新应用刺激性吸痰法,气管插管内保留部分痰液促使患者自主咳痰等技术上,坠积性肺炎的护理也变得得心应手。进而也降低了多从耐药菌的发生。

创先发明了自动吸痰装置,降低了患者因唾液腺分泌旺盛等口腔、气管分泌物过多造成的窒息风险发生。

在邓文静主任的带领下,我作为科室的宣传员,努力写好每一篇通讯稿件。最让我自豪的是,在东区各个科室大力宣传“开门红”的时候,邓主任和我不谋而合的提到了医疗单位用词规范,我们一篇以“神经重症为全国人民健康保价护航”为题目的文章,将新闻语言宣传,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金歌总护士长的带领指导下,我曾担任过东区重症医学部宣传组组长,神经ICU(2)病区临床护理工作组组长。参与全国重症医学大会,组织参与河南省人文关怀分享会,全国研究型医院护理学组天津会议及部分新闻工作,并获得微视频大赛团体奖项等。

2019年初,我继续进入呼吸重症学习。从业4年的岗位,我临走前,环顾了好久,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我和我们一起留下来的见证,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神经重症从墙面上的螺丝钉,到护理患者的工作及改进,都有着自己的身影就像阚院长离开时说的那样。

也许就像算命先生说,眉心相连,生我的地方不养我,养我的地方不生我一样,自己默默的叹息。从业6载,家,总是遥不可及。

所以,神经重症是我职业的老家。在这里有对我入职影响至深的李利铭护士长,有我尊敬的师长邓文静主任,有我在护理的道路上指路明灯金歌总护士长,和我亲爱的共同奋战同事们。我在这里找到了我的另一半,郑大一附院变成了我们的家。

爱挑战,永学习,2019年,3月开始,在呼吸重症工作,从一个带教老师,转变了一个新的学徒,从新开始学习新的专科领域。

也许呼吸系统疾病多来自农村,经济问题是患者的痛点,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在病友家属之间,亲情也是同样存在的,曾见一位80老爷子没钱给儿子买护理垫,病友家属们给凑起来!我也暗暗做起来自己该做的事情,匿名资助家属,没想着后来还是收到了感谢信,自己便一直夹存在基护书里,一定要是基护书!

技术和业务能力是我想不断突破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我来到了一个我向往的科室———急诊门诊,跟着男领导和男同事们共事,感受一下男人们的气息!

2019年末,新冠肺炎还没有完全的映入大家的眼帘,急诊门诊已经开始进入提前预防状态。呼吸重症出身的我和几位同事响应院领导,党组织的号召,由急诊门诊抽调再次来到了呼吸重症,但这次是隔离病房,防护服,皮靴,护目镜,N95,当时是多么奢侈的一身“爱马仕”,从戎开始了这一场抗疫初期的保卫战。

任务结束后,我对大姐姐般的郑俊丽护士长说,老师,我在咱们科室的抗疫补助留给咱们的家人们,你们后续还是主力军,算是我给娘家的回馈礼,曾为重症人,一生重症人,我愿为重症事业,做出自己的绵薄贡献。

………

我是郑大一附院上万名医务工作者中普普通通的一名小护士。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平凡人生和不平凡的经历,我也一样。本着提高自己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用心服务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态度专心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努力创造患者就医舒心安心放心的工作环境,持之以恒,不骄不躁,积极进取。

我很有幸在朱长举主任和韩国杰护士长的带领下和急诊门诊的同事们,一起战斗,为人民健康保价护航。


(供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站  孙钰 宋雨晴 韩国杰)

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Copyright © 2005-2020 zzem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450047    信箱:zhengzhou120@126.com     备案号:豫ICP备11010920号-1   投诉建议

技术支持:河南维康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电话:0371-66855655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377号